说这些话的时候,沈言之其实也觉得崇祯挺惨的。
放在他那个位置,哪怕是一个接受过正统帝王教育的人来了,都得手忙脚乱,何况崇祯。
有人拿他和邓绥对比,说同样是内忧外患加自然灾害,而且邓绥的年代自然灾害更严重,平均每三四个月来一次大型自然灾害,还总是边关告急,邓绥都能熬过来。
而且不是通过加重赋税增加百姓负担的方式熬过来的。
邓绥是靠着硬实力挺,居然真的能挺过来。
怎么到了崇祯这里就亡国了。
崇祯和邓绥比,简直就是废物啊。
沈言之觉得这样对比,对崇祯很不公平。
认真看过邓绥那段历史的,都能知道邓绥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变态处境。
整个东汉历史195年,有正史记载的大型自然灾害总共有接近三百次。
其中有六十次,整整五分之一,都集中发生在邓绥执政的那十五年。
算下来,邓绥执政时期,平均每三个月就来一次大型自然灾害。
冰雹、水灾、冰灾、旱灾、蝗灾、风灾、虫灾、地震……接踵而至。
这些自然灾害的规模都是十分庞大的。
这六十次自然灾害,还仅仅是有记载的大型,波及很大范围的自然灾害,那些小型自然灾害更是不计其数。
比如邓绥刚开始执政的那一年,河东郡的王屋山就崩了,接着三十七个郡国同时爆发大洪水,农田被毁,老百姓死伤无数。
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
除了这些自然灾害,邓绥执政的那十五年,边关就没安定过。
面对这样的情况,哪个天才来了都得焦头烂额。
邓绥还面临着一个影响到执政根基的大问题——
她是个女人。
因为是个女人,她执政被满朝文武反对,尤其是文官反对。
哪怕那时候大汉已经十分危急,很需要一个有能力的执政者才能稳住局势,那群文官也极力要求邓绥还政于年幼的汉安帝。
邓绥哪肯?汉安帝那时候才十三岁,把破篓子一样内忧外患不断的大汉交给一个十三岁的小孩,不就等于亡国?
邓绥坚持不把权利交出去,于是反对她的声音甚嚣尘上。
大司空周章,是邓绥一手提拔起来的。
他的路都是邓绥帮铺的,在短短两年之内,他就从武官中郎将,升到了大司空的位置,这都是邓绥的帮助下才能完成的,可见邓绥对他的器重。
可是就连周章,也拿出“夫死从子”为由,要求邓绥还政,还逼她写罪己诏。
邓绥不写,也不把大权交给年幼的汉安帝,周章就带着一群文臣武官发动政变,企图把她赶下台。
最后周章的政变虽然失败了,却让邓绥在当时留下了恶名。
以至于满朝文武更加反对她 ,她处置内忧外患的时候无人配合她,她手中无人可用,逼得她不得不任用外戚,还不给外戚发高俸禄,让外戚拿着最低的俸禄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哪怕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邓绥硬生生带着大汉百姓熬过来了。
她当政十五年后,东汉江南农田的耕种面积,达到了西汉时期的两倍。
她还任用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让以后的人都可以有便宜的纸可以用。
大名鼎鼎的,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还写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天文学著作《灵宪》的张衡,也是她一手提拔重用的。
在邓绥的带领下,十五年的内忧外患没有击垮大汉,还让大汉的耕种面积、科技水平、民智开化都提升了一个水平。
就这样一个女人,她是正常人?
她是超人。
拿朱由检去和一个超人比,对朱由检真的不公平。
沈言之觉得朱由检真的尽力了,哪怕他最受后人诟病的加重赋税,他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剥削百姓,而是搞钱救国。
只能说明末百姓很惨,可朱由检真的不是故意害他们的。
他更多时候,更像是被历史放在那个位置上的,大明亡国的背锅侠。
沈言之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下,李清照和韩信也觉得拿邓绥来和崇祯比,确实对崇祯不公平。
这就好像拿爱因斯坦的智商和一个普通中专生比,然后说中专生智商不高一样,这对中专生很不公平啊。
崇祯也算是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皇帝了,也算是给了大明一个体面的退场了,他还是值得令人敬佩的。
沈言之和李清照商量了一会儿,果然搞出了一个清单来。
韩信很想给崇祯一些军事上的指导。
被李清照否了。
“你别说那些,没用。”
“照姐,你这是因为我跟你借钱不给利息所以带着个人恩怨呢!你自己跟我说不要利息的啊!”韩信捂紧了自己的钱包。
“谁稀罕你那几个钱了。”李清照一副不屑的样子。
富二代,真的不屑韩信那几个钱,何况韩信和中年嬴政现在确实缺钱,李清照真的不需要什么利息,韩信跟她借钱她也从来都没叫他还过啊。
“那你还说我的兵法没用。”韩信努努嘴,到底是个少年,心性还不够沉稳,情绪都写在脸上。
“刚才沈园长不是说到邓太后?你觉得邓太后那些手段,给崇祯用,崇祯掌控得过来?
我说你的兵法没用,不是说你的兵法不好,而是你的很多作战手段只有你这样的高手才能掌控,你教给崇祯,他怎么用。”
“照姐夸我啊,嘿嘿,照姐真好。”韩信挠头脸红,也知道自己刚才误解李清照的意思了。
“行了,先看看还有什么可以给崇祯的。”
沈言之、李清照和韩信聊了一会儿,朱橚就来了。
朱橚打包了一大堆药,用他的工资自费买的,没用上朱媺娖和朱慈烺的钱。
拯救大明的事,怎么能没有朱橚。
除了朱橚,其他教职工也拿了一些东西过来,说是送给崇祯的礼物。
看到大家都看不惯清朝,沈言之就放心了。
……
这天放学,朱媺娖和朱慈烺就带着一堆来自历朝历代的“爱”,回到了崇祯六年的乾清宫。
沈言之他们商量过后,决定暂时不给崇祯太复杂的东西。
根据历史进度,大明最起码还有十一年才亡国。
有十一年的时间,可以慢慢给崇祯一些东西。
不怕给得慢,就怕一下子给太复杂的东西,会让崇祯大脑宕机。
本来崇祯面临的情况就复杂,现在还知道自己是亡国之君了,光是消化,怕是都得好一会儿,这时候确实不宜让崇祯接受太多太复杂的东西。
四岁的朱慈烺回来,还把沈言之让他转告给朱慈烺的话背诵出来。
其实也没多少内容,就是告诉他朱慈烺和朱媺娖带回来的这些东西应该怎么用。
崇祯看着摆在乾清宫正中间的那些东西,人都傻了。
“这……这这这……这……”
(https://www.biquya.cc/id172111/2630411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