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村司带着老伴终于回了象鲁县。
知道姜瑾拿下东湖郡后,他就迫不及待想回来看看,只是家中儿女孙辈都在戈凤,上工的上工,上学的上学。
加上当时东湖郡还有些乱,他就缓了缓才回来。
跟着他一起回来还有部分村民,他们同样故土难离,何况戈凤距离象鲁不算远。
现在整个东湖郡都是主公的,安全有保障,他们想回戈凤随时可以回去。
这一路上他们就碰到几波巡逻的瑾阳军,满满的安心感。
如今的他们可不是当初逃亡,多少也有些积蓄,晚上都是进城住的。
虽然东湖郡的县都是刚打下的,里面还没重建,但官府给力,杂货铺,客栈这些都已经开起来,虽然条件简陋,总比在外露宿的好。
到了象鲁县,他迫不及待回以前的村子。
路上看到的是大量农人耕种场景,这种平静安详的氛围让他恍如隔世。
这片被蛮族铁蹄践踏的土地,终于开始焕发生机。
“苏, 苏村司?”正想着就听到一声迟疑的喊声。
苏村司转头看去,就见一个站在田里的青年正有些胆怯看着他,他想了一会才想起:“你,你是丰收村的杜林?”
杜林大喜:“是我是我。”
苏村司愕然,如果他没记错,杜林才二十多岁,此时却是满头灰白头发,身形瘦削。
再一想便明白,不是人人都如他这般幸运能遇到主公。
不过能活下来就已经比大部分人幸运了,如今遇到主公也不晚。
他笑着问:“你现在在主公的田里干活?”
杜林点头,能碰到熟人他也很高兴,只是看着苏村司比之前好像要年轻红润的脸色,他很是惊讶:“你这气色真好,看着比之前还年轻。”
苏村司笑着道:“我们之前逃难,刚好碰到主公,就跟着到了戈凤。”
杜林愕然:“你,你碰到了主公?”
苏村司面有傲色:“不错,也是我们幸运,当初本是准备往南去的。”
杜林满是羡慕:“那你们村运气是真好。”
苏村司笑着摇头:“你们运气也好,现在能碰到主公。”
杜林苦笑,他一家十二口人,如今就剩下三人了,这算哪门子幸运?
不过,如果不是瑾阳军拿下东湖郡,他们一家三口估计也熬不了多久,算下来,确实算是幸运的。
“你们之前在戈凤?我听说戈凤的人生活的可好了,你们怎么回来了?”杜林旁边一个女子好奇问。
苏村司笑着解释:“戈凤再好,也不如自己的故土,官府不是可以借钱建房吗?我就想着回来看看重新建一下房子。”
他一年多的存款,如果只是如以前那般,随意建土坯房,钱是差不多够的。
只是住习惯了砖瓦水泥屋,还有明亮的玻璃窗,暖暖的火炕火墙,现在再让他住以前的房子,他是住不了一点了。
这大概就是书上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杜林奇道:“官府真的会借钱给我们建房?那可是大钱!”
这个政策他其实也听官府的人说了,但他有些不太信。
而且现在的日子他就觉得很好,好的有些不真实。
他帮官府干活,给工钱,还可以预支工钱。
而象鲁县开的杂货铺,里面的米粮并不算贵,他预支了一个月的工钱,把定量的米粮盐油都先买了,有余钱还买了布做了套衣服。
苏村司肯定道:“那是自然,官府说了能就能,你们还不知吧,戈凤的房子是带火墙带火炕的,冬天完全不冷。”
杜林眼神亮了亮:“真的?”
瑾阳军占下象鲁县已经有段时间了,他们自然也听说过这种房子。
据说象鲁县的房子到时也要全部重新建,建成这种带火墙火炕。
他有限的想象力无法想到这是怎样的房子,总有种不真实感,此时听到苏村司说起,他突然很是期待起来。
苏村司‘嗯’了一声:“你们的房子还能住吗?如果非常破旧,建议还是跟官府借钱建一套。”
“你们现在帮官府耕地,工钱应该不低吧,肯定能还上。”
说的杜林心痒痒,又犹豫不决。
苏村司笑笑:“不急,我们苏家村有不少人准备跟官府借钱建房,到时候你可以先看看我们的房子,如果合适再建。”
戈凤,云慈拿着姜瑾画的武器区设计图,脸上满是惊叹。
“妙,太妙了!”
他抬头看向姜瑾:“只是,这工程不小呀,想建好得花不少时间。”
姜瑾点头:“人多的话,预计一年能完工。”
对于建一座城只需要一个月左右的她来说,一年确实算很久了。
“码头先建,交通才方便。”她又补充道。
这点云慈也赞同,说起码头,云慈想起造船坊:“造船坊已经动工了吗?”
姜瑾摇头:“水泥坊,砖瓦坊才刚建好,打铁坊也得安排上。”
打铁坊的事云慈是知道的,铁匠还是他安排过去的。
“就是铁矿距离象鲁太远了,不方便。”他无奈道。
说起这个,姜瑾也是叹气:“已经在东湖郡周围寻找铁矿了,没有也没办法,只能从这边运过去。”
“有些常规的铁具可以在这边炼制好,再运过去,有些需要根据现场特制的就没办法了,只能按现场要求锻造。”
云慈点头,笑着问:“主公,下一步您准备打泽阿郡,还是柳乡郡?”
姜瑾早有打算:“先打柳乡郡吧,不急,等新兵的基础训练结束就动手。”
先打柳乡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她的铁矿还在清怀县。
随着她的地盘越来越大,兵力越来越多,对铁的需求急剧增长,她必须先把铁矿掌控在手里才放心。
时间一晃到了六月,姜瑾准备对柳乡郡动手之时,收到谢南箫的消息。
他先是汇报了刻元岛的工作,码头和岛上水兵营地建设的一些情况。
橡胶树已找到合适种植的几个地方,树农正在大力种植。
岛上的水兵训练之余,也得帮忙种植。
谢南箫汇报的第二件事就有些意思了。
大皇子派了华元义和一个叫莫松的文官,正出发前往丰州,准备找她谈合作事宜。
似是为了给她一个下马威,这次竟带了五千兵护航,走的水路,浩浩荡荡。
(https://www.biquya.cc/id165587/2805933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