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二弟无敌,貂蝉人麻了 > 第 539 章 咱们这也算是善终了吧

骠骑将军,八千户爵位,这种厚封显然是在给在场的众人透露一个信号。

接下来的封赏,再多也不会超过这个。

万户侯这种恐怖的食邑,是绝无可能出现在这个刚刚建立的国家之中。

国家的田地只有那么多,若是都封了出去,国家的财政就会出现问题。

尽管董裕有心改革,但是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解决这么多年混战下来的弊病之后才能付诸行动。

在此之前,财政收入依旧只能以田地赋税为主。

“李儒,上前听封。”

董裕看向文官首位的李儒。

“臣,在。”

李儒迈步上前,拱手道。

“李文优辅佐我董家两代,尽心竭力,忠心耿耿。”

“封李儒为太尉,金印紫绶,赐爵郃阳侯,食邑八千户。”

董裕朗声宣读,说的李儒身体颤抖不已。

这是他一辈子的追求。

李儒早年不得重用,投靠董卓后人生才有了转机。

当初迁往长安后,李儒的心气都已经被打没了。

没出现董裕横空出世,带着兵败的西凉军重整旗鼓,征战四方。

“臣李儒,叩谢皇恩。”

李儒拱手拜倒,接过宦官递来的印绶。

最先册封的两人,皆是实际意义上董卓的人。

这种信号是给旧人的安抚,告诉他们哪怕是他董裕称帝,依旧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勋。

但是若一直封这帮人,董裕麾下的嫡系又该如何?

“黄忠上前听封。”

故而,下一个被册封之人,赫然是除徐荣、张辽、张绣、赵云等人不在场时,资历最老、功勋最为卓著的黄忠。

“臣黄忠,听封。”

黄忠上前一步,恭敬一礼。

心中已是心潮澎湃,他知道他能这么早出场,更多的是因为比他功劳大的人不在场。

“黄忠随军征战多年,屡立战功,斩将夺旗、统战四方,今封为卫将军,金印紫绶,赐爵比阳侯,食邑五千户。”

封赏之言从董裕口中说出,一时间让武将队列稍微有些骚动。

毕竟黄忠也算最早的班底之一了,官职有些高,食邑却低了不少。

“末将,谢陛下隆恩。”

黄忠有些纳闷,但这个场合不是说别的的时候。

或许只有董裕自己没忘记一件事,就是黄家一门两将,封的太多,将来封无可封给什么?

先给个高一点的官职安抚一下,何况对方还是自己的岳父。

功勋这种东西,官职次之,主要是爵位食邑。

黄忠毕竟不是功劳最大的人,食邑起点不会给的太高,否则张绣、徐荣等人不好封。

旋即,贾诩、荀攸、郭嘉一一上前。

贾诩被封为司徒,寿乡侯,食邑八千户。

荀攸封为尚书令,陵树亭侯。

郭嘉侍中,洧阳亭侯。

之所以荀攸、郭嘉的爵位低,是因为他们两个还得继续用。

文官的爵位大多是追封,至于贾诩则是与他们完全不同。

贾诩文武皆占,何况对方年岁已高,在想要和他们一样四处奔走已经不容易了。

典韦、许褚一人领军将军、己吾侯,食邑四千户,一人护军将军,万岁亭侯,共掌皇城禁军。

其余封赏暂且不表。

册封大典足足持续了一整日,一些功勋较大的在朝会中宣读,一些不在京师或是功勋较小的则是以圣旨形式传到各处。

御书房

“征西将军、安西将军,你们二人对朕的封赏可还满意?”

董裕靠在龙椅上,看着跪在地上的李傕、郭汜。

李傕、郭汜的功勋,董裕并没有克扣。

应有的封赏同样在朝会时予以了他们。

征西、安西两大重号将军,食邑五千户的侯爵,足矣让所有人心中明白一件事,这俩货被保住了。

“末将,愧对陛下厚恩。”

“陛下,臣此番是来向陛下辞别的。”

李傕、郭汜内心之中羞愧万分,在受封之后,今天一整天都在羞愧之中度过。

“哦?”

“二位将军,可是认为朕刻薄寡恩?”

董裕双目微微眯起,冷声问道。

“陛下,臣不敢。”

“臣愧对陛下,愧对太上皇...”

“臣悔不当初啊。”

两个大老爷们哭哭啼啼,让董裕一阵烦闷。

“行了行了。”

“朕知道你们想要干什么。”

“你们怕死,朕懂,你们以己度人,朕也懂。”

“我父不惜以命相保,你们也算识大体。”

“这件事,朕可以当作没发生过,不过你们继续在朝中为官确实不妥,回封地去吧。”

“只要你们老实本分,荣华富贵自不会少了你们。”

董裕不耐烦的出生打断,开口叮嘱道。

他可以当作没发生过,但太子不会。

太子年幼,很多事都可以淡忘。

但如果他们继续在朝上晃悠,只会时时刻刻提醒太子。

哪怕刘慕被藏了起来,但她却注定无缘后位。

母亲当不了皇后,当儿子的哪怕知晓其中隐情,谁又能保证没有怨念?

这也算是董裕给他们最后的庇护。

终究是念及往日的情份,不舍得将他们逼向死路。

“臣,谢陛下,谢陛下。”

“臣一定死守封地,绝不踏出一步。”

事到如今,这对他们来说已是最好的结局,他们自然不会拒绝。

从军征战,为的就是封侯拜将,这些董裕给了,他们受了,自然也就释怀了。

四征之上的将军可不是他们能够觊觎的,这东西不是立多少战功就能够坐稳的,还得有强大的后台。

可以说,作为泥腿子起家的两人,食邑五千户已经到达了人生的顶峰,再立下多少功劳都很难有所进步。

“走吧。”

董裕摆了摆手。

“臣,告退。”

二人起身,如释重负的离开御书房。

刚走出皇宫,李傕就忍不住长舒一口气。

“兄弟,命是保住了。”

“以后自求多福,建议你别太贪,同乡那些百姓多多施舍一点,对你以后有好处。”

“有太上皇和陛下在,咱们至少不会有什么危险。”

“至于太子那边...管他呐,能活一天是一天吧。”

李傕看着郭汜,拍着对方的肩膀说道。

“行,你也多保重。”

“咱们这也算是善终了吧?”

郭汜点了点头,笑道。

“滚!”

“老子还活着呢。”

李傕脸一黑,没好气的骂道。

“嘿嘿...走吧。”

郭汜憨厚的笑了笑。

(https://www.biquya.cc/id155297/3101886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