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制度,肯定是势在必行的。
官员的制度倒也不是很难,真正难的是功勋们更加在意的爵位制度。
至于所谓的顶级阳谋推恩令也不是可以在任何场合适用。
比如眼下的乾国,在推恩令已经被前人使用过的情况下,再去使用势必会打击人的积极性。
所以,刘哥的拿手绝活,哭,就很有意义了。
刘哥人虽然死了,但是刘哥的精神还在。
“唉,这酒度数高点也有好处。”
董裕靠在椅背上,看着手上的万臣书。
上面一个个手印清晰可见,全都是朝臣、功勋们一同签下的。
“陛下,你确定,对皇室的王爵也如此更改?”
荀彧看向董裕,有些惊讶的问道。
数日前,他就把拟定好的改制方案递交给了董裕。
而董裕竟然把王爵的爵位进行了更改,甚至尤为严苛。
“当然。”
“朕的儿子也是人,平庸之人就回归平庸好了。”
“三代人的时间,只要他们肯努力,足够他们保住爵位。”
董裕十分认真的说道。
当然,他这么做也有做出表率的考量。
皇帝的儿子都如此,众人自然也会平衡许多。
“陛下,当真是圣君。”
荀彧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最后挑选了一个极高的评价给了董裕。
在荀彧看来,董裕诸多身为帝王不该有的缺点。
但是在公允这一点上堪称圣人。
对待自己的子孙都如此,不是圣人又是什么。
...
翌日早朝
百官纷纷从朱雀门赶往崇德殿。
“嘶,我这脑袋到现在都疼。”
“哎呀,陛下那是啥酒啊。”
吕布捂着太阳穴,皱眉说道。
“就感觉,太烈了。”
“昨天喝的时候就感觉烈,但寻思你们都没说,我就以为我酒量降了。”
魏越甩了甩头,眯着眼睛说道。
“我怎么记得,咱们最后好像摁了个什么手印呀。”
牛辅看向几人,开口说道。
“按手印...按了吧,好像是按了。”
“走吧,上朝吧。”
众人迷迷糊糊的进入了殿内。
“上朝!”
“拜!”
钟良尖声大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虽然有些意外,今日为何不是大鸿胪开朝,但还是开口拜道。
“平身。”
董裕坐在龙椅上,双手抬起。
“陛下。”
“臣,有本要奏。”
现职尚书的荀彧立刻捧起一份厚厚的奏折。
“准奏。”
董裕点了点头。
“臣认为,现行之官员制度,委实繁冗,诸多官员司职,亦多有重合。”
“兼之官员选拔之制,陈腐过时,致朝廷难以有效选拔贤能之士,众多胸怀天下之有志者,不得入仕。”
“又因爵位之增,国家之土地,多有良田为皇子、侯爵所分,致财政难以支撑国家之运转。”
“故而,臣拟定了两份关于官员系统及爵位的改革制度。”
荀彧拱手作揖,朗声开口。
一石激起千层浪,官员的改革,顶多对他们推举自己相识之人有影响。
相比之下,爵位的更改,势必会让功勋们利益受损。
“陛下,吾等跟随陛下征战多年,亲冒矢石,从未言苦。”
“吾等身无长处,仅有一膀子力气,然而如今国家安定,战事减少,我们已无用武之地。”
“我们若是没了爵位,这日后岂不是连府上吃穿用度都无法支撑?”
“是啊陛下,我们是粗人,并非不讲道理,但我们若是没了爵位,岂不是要继续吃苦受罪。”
“有诸多将士身体已残,若无食邑,他们如何能够过活。”
武将集团反应最大,吕布等人纷纷哭丧着脸开口。
虽然脸上凄苦,但实则恨不得把荀彧活刮了。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荀彧犹如刨人祖坟。
“诸位爱卿,朕非是那种不讲情面之人。”
“荀文若所言颇为有理,但若是让诸位晚年凄苦,朕也绝不允许。”
“且看看他如何说。”
董裕压下众人,严肃的说道。
见到董裕如此说,在场的武勋们按捺住内心的烦闷,一个个盯向荀彧,恨不得将他吃了。
自古改革变法动摇的基本都是功勋阶层的利益。
“首先,是官员包括选官制度的改革。”
“臣以为,应当废除三公九卿制,改为三省六部....除尚书省外,应当再设门下省以及中书省,六部官员为工、刑、兵、礼、户、吏,除此之外再设...”
“如此这般,不仅可以解决官员的繁冗问题,同时还能极大的提升效率。”
“至于人才选拔,可以通过朝廷定时举办科举考试,从而筛选出真正有才学者入仕,而非名过其实之人滥竽充数。”
荀彧朗朗开口,将三省六部制度的具体内容讲给在场的众人。
武官听不懂,文官心肝颤。
这改革的第一刀,原来是朝着他们来的。
荀彧够狠,当真是皇帝手中的一把尖刀。
然而大乾如今的状况就是如同荀彧的字一样,文弱。
皇帝威势正盛,国家武德昌盛,生在这个时代的文官根本没有多大的话语权。
因此荀彧开口,在场的官员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出声。
“荀尚书所奏,朕以为十分妥当。”
“此制度完善至此,荀爱卿必定呕心沥血多年。”
“既然此法如此妥当,那么从今日,官员制度进行整改,废除三公九卿改为三省六部。”
“同时昭告天下,朝廷于三年后进行首次科举,考题由荀爱卿拟定,拟好之后呈给朕。”
董裕目光看着丝毫不敢有所动作的文官队伍,当即拍板定下。
建国初期,一切的问题都没有变得复杂,所以处理起来颇为的容易。
“至于爵位制度,臣以为,若要大乾昌盛千秋万代。”
“当对爵位的传承制度进行变革。”
“如爵位每代递减一级,直至回归于民,此法上至王爵、下至公士,都应实行此法。”
“朝廷,不养闲人。”
“数代人都无法对朝廷再立功劳,那么朝廷若是继续养着他们,朝廷势必会被拖垮。”
荀彧深吸了口气,这才再次开口。
“荀爱卿所言甚合朕心,既然提到王爵,那就由皇家做出表率。”
“朕之皇子所封王爵,二代若无功勋者降为嗣王,三代若无功勋者降为公侯,四代若无功勋者降为庶民。”
“对了,昨日诸位爱卿画押了万臣书,今日,朕也再此书上按下手印,以此作为凭证。”
董裕未等众人爆发,立刻开口接道。
当万臣书拿到堂上时,在场的武勋们立刻变得哑口无言。
武夫最看重的就是面子。
如今事已至此,他们也没办法。
何况董裕都以皇家做出表率了,他们爵位的降速还不如皇家这般快,他们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能够庇护子孙三五代人也算知足了。
(https://www.biquya.cc/id155297/3004057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