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网游竞技 > 色戒 > 一个不寻常的女人--郑苹如 1

??

  当年《良友》画报的主编之一马国亮先生在二○○二年出版的回忆录《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一书中的《不寻常的封面女郎》一节中,这样写着:

  有侵略,就有反侵略,有汉奸,就有反汉奸。刊登“卢沟桥事变”的一百三十期的《良友》,其封面也与过去各期封面一样,是一位小姐的半身像。但这位小姐不是一位平凡的女性。正因为这样,她不让我们在该期的目录上,写出她的全名,只写了“郑女士”三字。直到好几年以后,我们才知道她是一个轰轰烈烈,献身抗敌的爱国烈士。她的全名是郑苹如。那时候,日本军国主义者不断以武力蚕食我国的同时,也在掠夺到的地方树立伪政权,施行以华治华的狡狯伎俩。为挫败敌人的阴谋,为使为虎作伥的败类丧胆,郑苹如就是我方执行这一任务的工作人员之一。她原是我国法院的一个法官的女儿,家住上海旧称法租界的万宜坊。当时她打入一个汉奸集团,准备执行上级的计划,为国除奸。不料事机不密,被日军拘捕,终以身殉,为国牺牲。我们刊登这封面时并不知情。只在全面抗战军兴以后才略有所闻。已故中国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和郑苹如的父亲是素识,曾亲口谈过此事。在以后的年月中,《良友》也没机会表扬这位壮烈殉难的中华儿女。事隔五十年的今天,我认为仍应该把她的英勇行为告诉我们过去的读者,并表示我们对她的敬意。

  郑苹如,浙江兰溪人,一九一八年生。父亲郑钺,又名英伯,早年留学日本法政大学,追随孙中山先生奔走革命,加入了同盟会,可说是国民党的元老。他在东京时结识了日本名门闺秀的木村花子,花子对中国革命颇为同情,两人结婚后花子随着丈夫回到中国,改名为郑华君。他们先后育有二子三女,郑苹如是第二个女儿,从小聪明过人,善解人意,又跟着母亲学了一口流利的日语。她有一个哥哥叫南阳,是学医的,一个妹妹模样儿生得和她差不多,也爱好修饰,举止浪漫,有人便把她俩叫做郑家的一对姊妹花。而郑钺在回国后,曾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还担任过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二分院的首席检察官。他与陈果夫、陈立夫的堂弟,“中统”特务陈宝骅关系甚密,交往频繁。因之不仅郑钺做了陈宝骅工作上的帮手,郑南阳与郑苹如兄妹,也做了陈宝骅的朋友。由于陈宝骅的关系,郑苹如成了“中统”的女情报员。

  抗战发生后,郑苹如毅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上海沦陷后,因她自身的优越条件【社会关系和良好的日语能力】,她担任了抗日的地下工作,加入“中统”,这时她只有十九岁。花样年华,风姿绰约的她,是上海滩有名的美人,当时全中国最为畅销、最有影响力的画报——《良友》画报,在一九三七年七月的一百三十期就以她为封面女郎。她的名媛身份可能是间谍工作的一种掩护。

  据说她是一位极为优秀的情报员,她凭借母亲的关系,周旋于日寇的高级官佐中,她曾和日本首相近卫文麿派到上海的和谈代表早水亲重攀上关系,继而又通过早水的介绍,结识了近卫文麿的儿子近卫文隆、近卫忠麿,以及华中派遣军副总参谋长金井武夫等人,她探听到汪精卫“将有异动”的重要情报,通过秘密电台上报重庆。可惜政府起先并未重视,直到汪精卫逃出重庆投敌后,方知郑苹如早已掌握此情报。学者罗久蓉亦提到,一九三八年一月淞沪战争爆发后近卫文隆来到中国,任职上海东亚同文书院,不知如何认识了郑苹如,二人经常在赛马场与静安寺路一带夜总会流连忘返。某日清晨,宿舍管理人员突然发现近卫文隆彻夜未归,疑恐遭人绑架。沪西日本宪兵队闻讯后,十分紧张,四处寻找,最后发现他前晚与郑苹如夜宿友人家中。不久之后,近卫文隆即因此被父亲召回东京。

(https://www.biquya.cc/id14711/813760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