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我要逆天改命 > 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审案

“全是沙子!!”来福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跳了起来。

“嗤啦!”“嗤啦!”

一个又一个麻袋被他撕开更大的口子!

黄沙!黄沙!还是黄沙!

来福呆立当地,这狗官,还真是胆大包天至极。官仓的粮食,他都敢调换。

“沙…沙仓…全是沙…”他失魂落魄地喃喃自语,尖细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最后双腿一软,一屁股瘫坐在冰冷的沙堆里,溅起一片黄尘。

为什么一个县城的粮仓,会让来福如此恐惧。

因为这代表着,贪腐的问题,不仅仅来自于山全县。

一个小小的县令,是没有这么大胆子的。

因为,县城的粮仓,是受州府直辖的。

也就是说,每个县城的粮仓,都会有州府的官员定期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县令难辞其咎。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地方的县官,会对州府的官员如此畏惧的原因。

若是你委任一方,最关注的重点就是官仓。

这些粮仓,是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半点闪失的。

往严重了说,就算是差个几百斤的亏空,都有可能面临杀头的危险。

所以,一般粮仓比如说存放了十万斤粮食。地方官员,就会在这个基础上多增加数百斤。

怕的,就是会出现损耗。

而这整个粮仓内的粮仓,除了摆在明面上的麻袋里,是一些陈年旧米。

里面剩下的,全都沙子冒充的。

这就代表着,敢动粮仓粮食的,不仅仅是他山全县的刘文昭。地方州府,安州府也脱不了干系。

甚至于,更有可能的一点就是,这种贪腐覆盖着的,是一整条利益产业链。

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封建时代的发展,已经有了属于自己一套完整的官僚系统。

各级官员,其实都是受到了不同的节制和互相的监督措施。

一旦这种监督出现了漏洞,那么只有一个可能。

那就是,全员的贪腐。

更为可怕的是,这些都是官家的粮仓。

为什么朝廷如此重视粮仓,因为一旦出现天灾人祸,这些官府的粮仓,那可是救命的。

比如说外敌入侵,军队的出征需要大量的粮草支持。

旱灾涝灾造成的灾害,百姓们生活无以为继,粮仓就能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若是粮仓里没有粮食,百姓们很容易就会揭竿而起。到时候,朝廷会伤筋动骨的去清剿流寇。

还有遇到年景不好,百姓们到了开春没有种粮种地,这些粮仓就能提供种子。

生产力极其低下,寻常的穷苦百姓能不能熬过这个寒冬都是个未知数。

没有吃的,他们谁还会在乎种地的种粮。

种粮都吃完了,明年开春的时候,拿什么种地?

往往这个时候,官府就会将官仓的粮食分发给农民。到了秋收收成好的时候,再收取利息。

如果继续遇到灾年,朝廷有时候又会免除这些百姓所借的种粮,这表示天恩浩荡。

若是地方粮仓里没有了粮食,一旦出现灾害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死寂的山全县。皇帝陛下亲临!那个作威作福、被他们“称颂”的刘青天,像条死狗一样被打断腿拖进了死牢!

最关键的,是那“满仓谷米”的惊天骗局被戳穿——里面堆的,竟然全都是沙子!

百姓长期处于被压榨的情况,很多人依旧很害怕。起初是死一般的寂静。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人们蜷缩在角落里,惊疑不定地听着外面的动静,不敢相信这突如其来的剧变。

然而,当县衙门口那面蒙尘许久的登闻鼓,被一名胆大的壮士奋力擂响!

“咚——!”

“咚——!”

“咚——!”

沉重、穿透力极强的鼓声,一声接一声,狠狠砸在每一个山全百姓的心坎上!那鼓点,不再是催命符,而是撕裂铁幕的号角!

紧接着,一张盖着鲜红“安州府驻防游击将军关防”大印的告示,被兵士张贴在县衙大门外最显眼的位置。识字的人颤抖着声音念了出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躬亲山全,体察民隐。今查县令刘文昭,欺君罔上,贪渎暴虐,罪大恶极!着即革职查办,严惩不贷!山全县民人等,凡有冤屈,无论大小,皆可至县衙陈情!朕,亲审此案!任何人不得阻拦!钦此!”

“陛下亲审!”

“万岁爷要为我们做主了!”

“告!告那个狗官!”

死寂被彻底点燃!积蓄了太久太久的血泪和愤怒,如同压抑到极点的火山,轰然爆发!

县衙大门被缓缓打开。朱兴明换上了一身常服,虽无龙袍加身,但久居帝位的威严,已如山岳般笼罩了整个公堂。他端坐在原本属于县令的虎头椅上,面色沉凝如水。

孟樊超按刀侍立在他身侧,眼神如鹰。游击将军周振武全身披挂,按剑肃立阶下。两排持戟佩刀的甲士,如同冰冷的雕塑,分列大堂两侧,肃杀之气弥漫。

“升——堂——!”  周振武一声洪亮的唱喏。

“威——武——”  甲士们以戟顿地,发出整齐而沉重的轰鸣。

“带上来。”朱兴明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了公堂内外。

第一个冲进来的,竟然是城门口那个被衙役踹翻在地、磕头喊“刘青天仁德”的卖菜老翁!他额角的伤口已经结痂,但依旧狰狞。

此刻,他脸上不再是麻木和恐惧,而是燃烧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悲愤!他扑通一声跪在冰冷的地砖上,以头抢地,发出“咚咚”的闷响,老泪纵横,嘶哑的声音泣血般控诉:

“万岁爷啊——!小民张老栓,冤枉啊!”

他猛地抬起头,枯瘦的手指颤抖地指向堂下被两名甲士像拖死狗一样拖上来、丢在堂前、断腿处还在渗血、面如死灰的刘文昭。

在看到半死不活的刘文昭之后,那老翁这才鼓足了勇气,眼神中如欲喷出火来,死死的盯着对方。

老翁的喉头呼噜,如同野兽一般,恨不能将对方挫骨扬灰。

围观的百姓们,一个个也是咬牙切齿,让朱兴明心寒的是,京城居然没有人弹劾这个刘文昭。

(https://www.biquya.cc/id146716/5679210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