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够。”
“让他们再买点。”
“老师说——鞭炮,总要捻子烧到头,才会响得最大声。”
……
……
洪武十八年。
四月底。
北元草原上,牧民们还在为大黄红了眼。
大明东南,长江口。
“他娘的!”
“今天这运道,邪乎!”
一个老渔民吐了口唾沫。
“收网收网!”
“回去喝两盅,压压惊!”
小渔船摇摇晃晃,准备回家。
“哎!”
“快看!”
一个年轻渔民指着远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那…那是个啥玩意儿?!”
海天尽头,一个巨大的黑影,正破浪而来。
没帆!
光秃秃的!
像个大铁盒子漂在水上!
顶上还冒着滚滚黑烟!
“我的妈呀!”
“妖怪!”
“是海怪!”
“快跑啊!!”
渔民们吓得魂都没了,手脚并用地划桨,恨不得船能飞起来。
那“海怪”却不紧不慢,速度比他们快得多!
越来越近!
轰隆…轰隆…
一种沉闷的、有节奏的怪响,钻进耳朵,震得人心头发麻!
“等等!”
老渔民眯着眼,死命瞅着。
“不对!”
“不是妖怪!”
“上头有人!”
“穿着…穿着咱们大明的号褂子!”
“是船!”
“我的老天爷!这么大的船!”
“可…可它咋自个儿跑?还冒那么浓的黑烟?”
恐惧变成了巨大的问号。
这艘奇形怪状的“大铁船”靠岸的消息,像长了翅膀。
从太仓等地的地方官那里开始,很快就汇总到了知府那里。
而知府恰好记得,此前,广智侯在各地搜罗特殊人才,组织了一个船队下海。
当初,那蒸汽船,正是从长江口入海的……
本来,几乎没有人想起这一茬了。
许多人,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有这回事。
八百里加急!
消息飞报南京!
“八百里加急!太仓卫急报!”
当朱元璋看过奏报,倒是有些。
他眯起了眼。
隐约想起两年前,陆知白曾经折腾过一个什么探险队,说要去海的那边……
如今。
这一队人马。
回来了?!
真回来了?!
大殿里一片寂静。
朱元璋手指再次敲击扶手的“嗒嗒”声。
一下,又一下。
敲得人心慌。
突然,他猛地一拍扶手!
“传旨!”
声音炸雷似的响起。
“让太仓卫!把人给咱好生看着!不准怠慢!”
“叫那船队的头儿!”
“立刻!马上!给咱滚回南京来!”
“骑马!最快的马!”
……
奉天殿里。
大朝会。
掉根针都听得见。
那气儿闷得,跟老天爷要下刀子似的。
龙椅上头,朱元璋那眼神,嗖嗖的,跟老鹰盯着兔子似的,就那么钉在底下那人身上。
周全。
跑海船队的头儿。
那一张脸,跟刚从炭窑里掏出来一样,黢黑!
身上那衣服,一股子海腥味儿混着淡淡汗馊味儿,边边角角都快磨烂了。
可人站得,跟根旗杆似的,笔挺!
那眼睛里头,有疲惫,可也亮得吓人,跟烧着两团火苗子!
他不是头一回见皇上。
但这回,不一样。
他觉得,满朝文武那眼珠子,都能把他身上烧出洞来。
也是,他带回来的消息,搁谁耳朵里,都得炸了庙!
“周全。”
朱元璋开腔了。
声儿不高。
可一个字一个字,砸得人心口蹦跶。
“臣在!”
周全猛一抬头,嗓门子亮得,把大殿梁上的灰都震下来了!
“讲!”
朱元璋沉声发问:
“那地界儿,到底是个啥样?”
“启禀陛下!”
周全狠狠吸了口长气,说:
“臣,领着弟兄们,开了那冒烟的铁壳子船,照着您的命令,铆足了劲儿往北边开!”
“穿过了北边那嘎达,冷得能把人耳朵冻成冰坨子,再往东去……”
他顿了一顿,即便已经在那边生活过,说起来时却仍然难掩激动:
“……最后!找着了!陛下!真找着了!”
“一片老大老大、没边儿的地!”
(https://www.biquya.cc/id144035/2753060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