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们日夜兼程,抵达灾区后,顾不上休息,便立刻投入到救治疫病患者的工作中。
他们仔细地诊断每一位患者的病情,根据症状和脉象,商讨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疫情的蔓延速度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尽管太医们全力以赴,但仍有不少患者离世。
工部侍郎这边心急如焚,他一方面要监督水利工程的进展。另一方面,因为疫病人手稀少,修建进度比正常慢了不少。
物资也开始短缺,尤其是治疗疫病所需的药材。消息传到京城,
宣德帝立即下令从各地调配物资支援灾区。但由于路途遥远,运输困难,物资的到来仍需要时间。
在这艰难的时刻,一些民间的医者听闻灾区的情况,纷纷自发前来相助。他们带来了自己的药材和医术。
在众人的努力下,疫病的蔓延终于得到了控制,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
水利工程这边,由于疫病的影响,施工进度有所延误,但还是尽量调配人力,物力所以耽误不是很大。
一切情况目前还在掌控中,但是工部侍郎深知时间紧迫,一旦雨季来临,之前的努力都将白费。
所以,他鼓励工匠还有百姓们,加班加点,争取早日完成工程,这样他们的家园就能恢复宁静。
就在这时,又一个难题出现了。由于工程需要大量的石料,而附近的石料场产量不足,无法满足需求。
工部侍郎派人四处寻找新的石料来源,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在远处的一座山上发现了丰富的石料。
但运输石料又成了新的问题,山路崎岖,运输困难。
正当工部侍郎为此发愁时,一些当地的百姓,却主动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帮忙运输石料。
他们用牛车、驴车,组成了一支运输队伍,不辞辛劳地往返于石料场和工地之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水利工程终于接近尾声。
就在即将完工的前夕,一场暴雨突然袭来。洪水再次威胁着灾区,工部侍郎带领着众人坚守在工地,加固堤坝,疏通河道。
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这次如果经不住考验的话,他的乌纱帽怕是也难保。
一天一夜后,看到河水涨到最高水位,工部侍郎的心提了起来。
“大人,可要安排人泄洪,再涨上去,堤坝怕是扛不住了。
“这次不泄洪,开渠!”工部侍郎下令道。
“可是……”
“没我可是,你照老夫的要求去做!”
“是,大人!”
开渠之后,水流顺着新开的渠道奔腾而去,看到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乐观,这些水顺着渠,流向远处。
工部侍郎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但他依旧不敢掉以轻心,目光紧紧地盯着水位的变化。
经过众人的努力,洪水终于慢慢退去,水利工程也经历了考验,证明这次他们做成了!
“好,以后百年都不用担心了!”工部侍郎激动的道。
当河水顺着新修的渠道流淌而过,让他们拜托洪灾的侵扰,百姓们更是在堤坝前欢呼雀跃。
(https://www.biquya.cc/id142133/3025585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