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七零年代海岛恶婆婆 > 第1087章 人人都是主角哒

这会老牛家都在赤脚医生家里头。
秦淑芬上一顿做饭,菜刀不小心脱了手,下意识拿脚去接,得亏反应快也躲开了,蹭到了点皮。
这会黄水仙和牛翠兰也在,一边跟来唠嗑一边和刚回来不久的赤脚医生拿点红药水......。
不得了,人上外地参加了场赤脚医生的考试,回来都变样了。
这会想要点红药水和紫药水,擦擦破皮的地方。
人家不给,….
这年头都是这样,哪里磕碰到如果出血了就用红药水,严重点加上医用橡皮膏,如果没出血就用紫药水。
这都算好好处理的,整点酱油就往伤口上倒也不是没有…
赤脚医生拿碘伏给人家消毒,叨叨听他的没错,什么红药水紫药水都别用。
紫药水副作用很大,而且紫药水颜色太深,涂在伤口表面很难看出伤口的恢复状态,那玩意看着好使,瞅着表面上好像伤口愈合了,实际上紫药水覆盖的表皮下面伤口已经感染了,你也不知道。
要用也只能用在没有破口的地方。
何必非要用有风险的东西,碘伏作用杠杠的。
一瓶碘伏两毛钱,能用上挺久......。
人这会外出见着了世面。
外头开诊所的,一个月最差的有八九块钱,好一点的一个月能挣二三十块钱。
这年头老百姓有点头疼脑热,其实上医院的相当少,要么就是上卫生室,要么就到国营药房。
开诊所的进货渠道可就多了,要么就是国营医药商店,要么就是药厂,自由市场,还有私人调配的祖传秘方.....。
赤脚医生也懂得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哪怕跟老妻说的都是考试难度不大,一次性考过只是洒洒水的程度,当时在火车上也是不眠不休的看了好几天次赤脚医生手册。
如今,这钱就该是他挣的,哪怕徐老站在这里,一瓶碘伏也是两毛钱!
不过都是乡里乡亲的,挣钱也得摸一摸心窝子,所以人现在主打每一次付出绝对的物超所值。
就比如这针头,以前一个生产队共用一两只针头也就够了。
忙起来时都顾不上消毒,这一个用完接着下一个。
针头用久了都不尖了,打得谁都嗷嗷叫。
这样不行啊,挣不着钱啊......。
正好趁着这会老牛家人都在,赤脚医生就得假装漫不经心的表示他个人出钱买了些针头。
以后大人和小孩打针的针头要分开。
以前打针前大部分赤脚医生都是把开水倒茶杯里,玻璃注射器往茶杯里抽热水,再打出来,再抽一次热水,再打出来,这就算消毒完毕。
现在他个人出资买了个新的铝水壶,专门用来煮沸水消毒针头。
酒精也是自费的,滚水消毒完以后还要酒精消毒,往后来打针,费用可要高那么一点点的呦。
还有,这年头小孩只要一发烧就是青霉素,今天一针,明天一针,一般情况下就能活蹦乱跳了。
一支青霉素六分钱。
不行哇,挣不着钱哇。
以前也就算了,毕竟搞大集体由着公家分配。
现在赤脚医生能搞个人诊所了,人就得支棱起来了。
他给人打了那么多青霉素其实也瞧出点端倪.....。
那玩意并不是人人用着都合适,有些人打青霉素整出事来了,得了臀肌挛缩症。
真打出这毛病翘不了二郎腿。
正常人蹲坑,‘咻’的一下子就蹲下去了,得了臀肌挛缩症的的的往下蹲和起来都比较困难。
好些人都以为是蹲久了脚丫子麻了,其实不是的呦,是病来着…
赤脚医生得借着老牛家的嘴巴把消息透给徐老太。
他就怕老太太以为他敛财,回来挨收拾。
牛建国咋咋呼呼的举着四封信冲了进来,差点把赤脚医生家九蒸九晒的黑枣给撞地上。
黑枣也是药,别说讲究的九蒸九晒,就是蒸一次,随随便便晾个一小时继续蒸第二回,蒸到第三回的时候那枣儿都好吃得不得了。
黄水仙接了信叫儿子别说话。
她还是适应不了变声期的儿子,总有一种跟陌生男人说话的既视感。
大致扫了一眼寄件人,黄水仙把其中一封忙递给姑子,笑着调侃:“姑爷来信了。”
另一份是市里头来的,人又递给秦淑芬......。
秦淑芬捂着肚子忙叨叨递过来没用,她不认识字儿啊。
侄子在这呢,人本来还想叫人帮忙看看。
晚了一步,黄水仙拉着儿子,“你爸来信了,赶紧看看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
牛建国还得小心翼翼的避开邮票,回头还能收集了。
小孩抓重点抓得还行,展望了下道:“没啥,就是问问咱好不好。”
一整张纸呢,黄水仙就叫儿子正经的读出来。
牛建国清了清嗓子,
“仙啊,你,还好吗?”
“我很想你,还有孩子”
“男人是理性的,但同时也是感性的”
“灰色的天已变,想念你的心依旧…”
黄水仙一个箭步捂住了儿子的嘴,把香江那一封信递过去,“看看你奶奶写啥了。”
牛建国拆信呢,那边牛翠兰也看完了信,说:“亮东要回来了。”
信是于亮东寄回来的,说是于会计在泸市的房子总算是好了,小老太往后要去陪读。
于亮东这几天就回来......。
瞧牛翠兰拿吃惊样就知道夫妻两没商量过。
这算是先斩后奏后了,所以黄水仙和秦淑芬没敢多说话。
牛翠兰强撑着笑容拿过秦淑芬手里头的信一目十行的看:
“进家说手已经好利索了,本来琢磨老江家的找了个工程队跟着干活,后来决定自个组建个七八号人的基建队,现在叫家里头打钱。”
这年头人口流动还没放开呢,信里头写的也详细,叨叨就跟以前那些留城的城里人是一样的,先到街道办事处报道和登记。
有手艺就有等级证,没有等级证就是力气工,按着临时工的性质派遣。
两人干工程不说多专业,但好歹有底子傍身,而且因为入了鹏城本地的户口算本地人,可以定三级工,一天有三块钱工资。
这行业目前来说,工资绝对算是高的了,其他地方三级工月收入大概月入48块钱,一个月不到两块钱。
跟着基建队干活有钱拿,也不缺住的地方,按理说就完事了。
登记的时候听工作人员还直叨叨现在基建项目多,鹏城这地方缺人缺得厉害,可又不能随随便便招人来用,本地人相当好找工作。
牛进家想得多了点。
基建项目多,那完全可以组建工程队自个单干啊。
不求多大的工程,总归是能挣到钱吃上饭的……
信里头就又再叨叨几句鹏城身份的好处来,本地身份干工程有政策。
到后头内容就更干练了,只有四个字:“打钱创业”
牛建国忽然“呱”了一声......。
吓了一跳的黄水仙去打儿子,说话不好好说话,呱什么呱。
牛建国一遍躲一边叫屈的叨叨他没‘呱’,明明喊得是‘妈’,又忙着高扬手里的信:“奶奶说姑在香江相亲了!”

(https://www.biquya.cc/id117345/5679206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